

德州撲克起源於 20 世紀初的美國德州,據說最早是在小鎮 Robstown 發展起來的。當時的人們想找點既能動腦、又能娛樂的方式來打發時間,於是這款融合了「心理戰」與「數學邏輯」的遊戲就誕生了。
後來到了 1970 年代,德州撲克正式登上拉斯維加斯的世界舞台,成為「世界撲克大賽(WSOP)」的主力項目,也讓這款遊戲開始走紅全球。時至今日,不管是線上平台還是實體撲克協會,德州撲克已經變成一種結合策略、技巧與觀察力的競技運動,而不只是單純靠運氣的賭博。
那麼,如果你也對這款遊戲感到好奇,想要正式入門,以下就一步步帶你拆解德州撲克的基本規則與玩法流程。掌握這些觀念,你就已經走在新手前面的路上了。
一桌德州撲克的玩家數可以從 2 人到最多 10 人不等,但最常見的是 9 人桌(Full Ring)。每位玩家在桌上的位置不是隨機坐坐而已,而是會直接影響你的戰略空間與出手順序。
舉例來說,「莊家位」(Button)通常是最後一個行動的角色,有機會看到其他玩家的反應後再做決定,這樣的資訊優勢讓這個位置非常重要。相對地,第一個出手的「槍口位」(UTG)就得在完全沒資訊的狀態下做選擇,風險自然高出許多。
而為了公平,每打一局牌,莊家位與其餘座位都會順時針輪換一次,讓每個人都能輪流坐到有利與不利的位置,這也是德州撲克有趣的地方之一。
德州撲克每局的流程其實不難,基本上就是從發牌開始,一步步推進到比牌。整體流程分成以下幾個階段:
這五步就是一整輪德州撲克的核心節奏。過程中你會不斷做出選擇:要加注嗎?要棄牌嗎?還是直接 All-in?正是這些動作的交鋒,讓德州撲克充滿懸念與張力。
每種動作的背後,可能代表你是想逼退對手、保護自己、或是在誘敵深入。玩得久了,你會發現這不只是純靠運氣的遊戲,而是一場心智博弈。
在德州撲克桌上,第一件事不是抽牌,而是盲注(Blinds)機制。
這是為了「強制產生競爭」,避免大家每輪都等好牌才願意參戰。盲注的存在,讓遊戲充滿變化與節奏感。
每輪遊戲開始時,這兩個位置會先被「強迫下注」,然後才開始發牌與輪流行動。而隨著每局遊戲進行,這些位置也會順時針移動,確保每位玩家都有坐在盲位上的時候。
身為新手的你,當你拿到兩張底牌、桌上也開始翻出公共牌時,最想知道的一定是:我這副牌到底強不強?能不能贏?這就是為什麼你必須清楚掌握「牌型大小」的規則,因為德州撲克的勝負,往往只在一張牌的差距。
每位玩家的最終牌型是由手上的 2 張底牌 和 桌上的 5 張公共牌 組合出最強的 5 張牌。以下是從最強到最弱的十種牌型:
雖然這是比大小的遊戲,但有些情況下,兩名或以上的玩家可能會組成一模一樣的最強五張牌。這時候,就會發生「平手」(Chop)的情況,底池的籌碼會平均分配給有同樣牌型的玩家。
舉個例子:
雖然你們的手牌完全不一樣,但這時候的最強牌型「皇家同花順」已經由公共牌組成,兩人都用公共牌當成自己的牌型,自然就是平手。
很多人以為「我手上兩張都是同花,對手只有一張,應該我贏吧?」其實錯了。真正比較的是組合出來的 5 張牌的大小,而不是誰用了幾張手牌。例如對方用 K 組成的同花,就比你用 10 組的同花大。
當桌上翻出一組對子,很多人會誤以為自己手上的兩對可以組成更強的牌型。但有時,公共牌的對子會「取代」你手上的一對,導致你實際只有一對,甚至輸給對方的高踢腳。
當兩個玩家都有一對,勝負常常會取決於剩下的那張最大牌(Kicker)。例如你和對手都有一對 9,但你手上多了張 A,而對方只有 Q,那你就贏了。很多新手會忽略這種細節,導致錯判輸贏。
勝者:玩家 A
因為他組出的是皇家同花順(A–K–Q–J–10),而 B 僅是同花順(K–Q–J–10–9),等級低一階。
勝者:玩家 B
四條(Four of a Kind)大於葫蘆(Full House),即使 A 擁有 K 也無力回天。
勝者:玩家 A
這時候雖然順子是連號,但同花比順子強。所以 A 拿下這局。
德州撲克絕對不是靠牌好就會贏的遊戲。真正厲害的玩家,是在牌爛的時候照樣能贏。這聽起來像騙局,但其實背後都是靠策略與心理博弈來主導。就算是新手,只要掌握幾個基本概念,也能有效提升勝率。
「詐唬」這個詞在德州撲克裡幾乎是藝術等級的存在。簡單說,就是在手牌不強的情況下,透過下注或全下來製造壓力,讓對手誤以為你有好牌,進而棄牌投降。
但詐唬不是亂來,也不是每局都用。真正有效的詐唬,通常要配合你的行為一致性,例如你平常都是慢慢加注,突然一局直接 all-in,對手反而會懷疑。搭配冷靜的表情、穩定的節奏,才能讓對手真的信你。
想要玩得穩、打得準,除了觀察別人,也要了解自己屬於哪種玩家。這邊有個很實用的分類方法,叫做「撲克風格四象限」,不同風格有各自優缺點,但最怕的是「風格混亂」,讓你既難猜又難自保。建議新手從「緊主動」開始,先把握強牌,控制進場頻率,再慢慢學習鬆主動、詐唬等技巧。
主動 | 被動 | |
---|---|---|
緊(Tight) | 緊主動(TAG) 只打強牌,進場後積極加注或施壓 |
緊被動(Rock) 只打強牌,但傾向跟注、不主動進攻 |
鬆(Loose) | 鬆主動(LAG) 進場範圍廣,常用詐唬製造壓力 |
鬆被動(Calling Station) 經常跟注,不太下注或施壓 |
打撲克最怕兩種人:一種是什麼都想看、什麼都跟;另一種是明明手牌好卻不敢加注。這兩種極端行為,都會讓你在桌上虧得很快。
以下是幾個實用的下注建議:
此外,記得設定「停損線」,不要抱著輸翻本的心態硬打,撲克是一場長期戰,不是情緒戰。
術語 | 英文對照 | 說明 |
---|---|---|
翻牌前 | Preflop | 每位玩家手中有兩張底牌,尚未開出任何公牌 |
翻牌圈 | Flop | 發出第一階段的三張公牌,進入第二輪下注 |
轉牌圈 | Turn | 發出第四張公牌,再進行一輪下注 |
河牌圈 | River | 發出最後一張第五張公牌,進入最終下注輪 |
攤牌 | Showdown | 若有多位玩家未棄牌,需亮牌比大小決定贏家 |
術語 | 英文對照 | 說明 |
---|---|---|
翻牌前 | Preflop | 每位玩家手中有兩張底牌,尚未開出任何公牌 |
翻牌圈 | Flop | 發出第一階段的三張公牌,進入第二輪下注 |
轉牌圈 | Turn | 發出第四張公牌,再進行一輪下注 |
河牌圈 | River | 發出最後一張第五張公牌,進入最終下注輪 |
攤牌 | Showdown | 若有多位玩家未棄牌,需亮牌比大小決定贏家 |
位置 | 英文縮寫 | 說明 |
---|---|---|
小盲位 | SB (Small Blind) | 莊家左手邊第一位玩家,強制下注一半單位 |
大盲位 | BB (Big Blind) | 小盲左手邊,需下全額盲注 |
槍口位 | UTG (Under the Gun) | 翻牌前第一個行動的玩家,壓力最大 |
中位 | MP (Middle Position) | 處於槍口位與莊家之間的中間座位 |
劫位 | CO (Cutoff) | 莊家右側的座位,利於偷盲 |
莊家位 | BTN (Button) | 該局最後行動者,有最多資訊優勢 |
雖然「德州撲克」只有一種玩法規則,但在實際應用上卻有兩種主要模式:現金桌(Cash Game)與錦標賽(Tournament)。兩者不但進行方式不同,對應的策略與心理壓力也大不相同。
現金桌的特色是自由進出,籌碼等於現金,適合時間有限、追求即時收益的玩家。
錦標賽主要適合享受長局、挑戰耐心與策略的玩家。
想挑戰更高舞台?以下是全球最受注目的幾個德州撲克賽事:
比較項目 | 現金桌(Cash Game) | 錦標賽(Tournament) |
---|---|---|
籌碼與金額 | 籌碼 = 現金,輸贏立即反映 | 固定買入,籌碼為虛擬點數 |
盲注變化 | 固定不變 | 隨時間逐漸增加 |
遊戲時間 | 可自由進出、短時間適合 | 必須打完整場,較耗時 |
淘汰後情況 | 可重買(Rebuy)繼續參與 | 一旦出局即無法重返 |
獲利方式 | 每一局的彩池贏家獲利 | 進入名次區可獲得獎金 |
風險與報酬 | 波動快,輸贏金額彈性大 | 風險可控,報酬潛力大 |
適合對象 | 時間零碎、經驗中等玩家 | 有耐心、策略性強的玩家 |